回首四年|学科竞赛1·绪论
今天起,开始回忆大学时光。这几天,我将先从学科竞赛“开刀”,简要介绍我获得过奖项的学科竞赛,并分享一些参赛经验。我将我获得过的奖项分为以下几类:
- 计算机应用竞赛8项(含省一和两次国二)
- 数学建模竞赛3项(含国一)以及2项学校已不承认的S奖
- 数学竞赛2项(含国三)
- 三创杯1项(校级二等奖)
- 大夏杯2项(校级)
- 未列入学校名单的比赛1项
对于我参加过却没有获得奖项的比赛,我已经默认这些比赛对于化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获奖难度极高,因此不予列出。而对于我获过奖的比赛来说,我认为获奖对化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高度可行的,将在今后几天详细介绍。
今天,我先简要概述一下参加学科竞赛的四点益处,既有非功利性的,也有功利性的。我认为,以功利性的心态参加学科竞赛,对于就业和升学压力特别大、时间特别特别宝贵的化学专业本科生来说,也是无可厚非的。
第一点先说非功利性的目的吧,就是丰富大学生活,同时提升综合素质,丰富视野。大学只是学习吗?只是科研吗?只是竞赛吗?只是学生工作吗?只是各种活动吗?只是吃喝玩乐吗?当然不是。学习和科研固然是主线,但大学生活应该是各项内容的有机结合,学科竞赛也是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学科竞赛可以提升创新和实践能力,领略到其它学科的精彩之处,这些都是毋庸置疑的。这也是我参加学科竞赛的初心,到了现在仍在报名学科竞赛的原因。
第二,学科竞赛可以获得一坨奖状,丰富简历,这算是功利性的一点。下图展示了我申请市优秀毕业生,以及校优秀团干部标兵时,答辩ppt的其中一页,各种奖状一堆,的确很有渲染力。同时,我申请学校时也挑选了几个国家级的奖项写在CV上,虽然国外估计不可能听说过这些奖项,但是必然比什么奖项都没有强。申请各种奖项需要附简历时,也可以罗列出来。事实上,学校也喜欢每年罗列获奖名单,来展现学校人才培养方面的成功。
第三,学校的奖励。上文提及的学校名单,全称《华东师范大学本科生重要学科竞赛和学术活动名单》,每年由教务处发布,包括若干省级及以上竞赛的名单和推荐指数。对于名单内的奖项,学校一般会报销报名费,如比赛在上海会提供校车,比赛在外地则可以报销交通费和住宿费,并按标准提供差旅津贴。如果获奖,则会按照《本科生学科竞赛管理办法》(华师教(2006)88号)提供奖励:国一5000元,国二2500元,国三和省一1200元,省二600元,省三300元。一般来说,教务处会在每年12月统计获奖名单,次年6月发放奖金。不过,这个2006年的奖励标准,在13年的物价上涨后,已经显得不是很多了,今年起可能还要缴税,不知道学校什么时候能够提一提奖励标准……另外,如果有幸获得国家一等奖,可以在次年1月教务处主办的本科教学表彰大会上获得和校长或党委书记的握手机会:
对于校级学科竞赛,一般是教务处主办或共同主办的,一些比赛是有奖金的,但与省级以上的奖金统一发放不同,校级比赛的奖金一般由主办方单独发放。
第四,学院的奖励。现在学院推免和奖学金评比时,学科竞赛仍会加分。只是分数逐年减少,同时学院也没有任何指引、鼓励学生参赛的意思,有一种“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学院并无任何好处”的感觉。事实上,学院理应是本科生参加学科竞赛的指引者和推动力,希望学校今后能够给学院适当的资源倾斜,鼓励学院引导本科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