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三篇论文

本文于2021年1月2日发表于知乎专栏,查看原文
本文于2021年1月2日发表于微信公众号,查看原文

Cover

2019年5月,林峰邀请我暑假到北大实习,我欣然答应。拿到学士学位证书后,我在家里休息了一周,顺便处理了升学的各项事宜。这些全部搞定后,6月下旬,我启程前往北京。

2019年6月23日摄于北京大学东门

2019年6月23日摄于北京大学东门

北京大数据研究院(另一个牌子是北京大学大数据研究中心)坐落于静园六院,位于燕园的中心地带,距离未名湖不远。静园六院为二层三合院结构,外观古朴,而房间里有中央空调。我很快熟悉了周围的环境,以及周围的外卖

2019年6月30日摄于静园六院

2019年6月30日摄于静园六院

在王涵老师的安排下,一开始的几天,我参与了一些DP-GEN软件的开发工作。DP-GEN是一个基于active learning的自动化框架,可以自动向集群提交任务,用于搜集数据。后来,DP-GEN的四作文章于2020年2月发表于Computer Physics Communications。

2019年7月4日,朱通老师来到北京。我们四个聚集在会议厅讨论,先交流了我第二篇文章的一些细节,接着提出了idea:能否把DP-GEN和燃烧反应结合起来,做一个全自动的流程来逐步探索反应,完全不需要人力操作?我们敲定首先用正十二烷裂解来作为例子,之后再拓展到其它体系。

虽然这个idea只有一句话,但实现起来却有好几步工作要做。主要难点在于,此前DP-GEN是为材料体系设计的,因而通过模拟较小的体系来采样;但高温下的反应体系需要从大规模的模拟中采样,而第一性原理计算又有限制。大体上,这个idea仍延续了第二篇文章的思路。次日,我列了一个开发提纲,计划逐渐实现目标。

2019年7月5日列出的开发提纲

2019年7月5日列出的开发提纲

7月下旬,所有代码均已开发完毕,这一课题进入“正十二烷阶段”。于是,7月底,我告别了DP团队,告别了北京。8月下旬,抵达Rutgers University后,我增加了邮件提醒功能,继续监视着DP-GEN的日志。起初进展缓慢,但到了11月,登辉的GPU加速MD的code问世了,MD速度提升了十倍!分析结果以后,我启用relative deviation又重跑了一遍,2020年1月便结束了战斗。

整个流程

整个流程

拿着训练好的模型,我又进行了正十烷、正十四烷、正二十烷的模拟,并用第一篇文章分析,获得了不错的结果。长训的结果起先不如人意,测试了很久,排查出是sel不够所致。

9月,Darrin York让我申请NVIDIA Graduate Fellowship(最后并未申到),为了完善简历,我赶紧把这篇文章发到ChemRxiv上,并投了出去。最后ACS旗下的Energy & Fuels同意审稿。10月下旬,审稿意见返回,两个小修,一个大修。那时,刚好第二篇文章发表,于是我光顾着兴奋,11月下旬才把文章修回,一周后便顺利接受。

至此,基于深度学习模拟燃烧反应的方法开发算是告一段落了,基于这一方法,可以完成进一步的应用,发几篇大文章

Exploring the Chemical Space of Linear Alkane Pyrolysis via Deep Potential GENerator

Jinzhe Zeng, Linfeng Zhang, Han Wang, Tong Zhu
Energy & Fuels, 2021, 35 (1), 762–769.
DOI: 10.1021/acs.energyfuels.0c03211